兩個月前,銀行業(yè)卻通過切斷資金渠道,對加密貨幣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打壓。美國銀行、摩根大通、花旗集團等7家全球頂尖銀行不約而同地宣布
兩個月前,銀行業(yè)卻通過切斷資金渠道,對加密貨幣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打壓。美國銀行、摩根大通、花旗集團等7家全球頂尖銀行不約而同地宣布:禁止使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。
對于全球20%使用信用卡購買加密數字貨幣的用戶來說,銀行的這次集體行動,不啻為一次大圍剿。不過讓人意外的是,這波禁令并沒起到預期的限制效力,因為包括Bibox在內的幾家大型交易所,及時上線了“信用交易”,拯救了頹勢。
此處的信用交易,一般是指借款人向交易平臺交納一定數量的token作為保證金,由平臺根據繳納的token數量,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放款。借款人根據約定的費率以及還款時間,歸還借款與利息。
而一貫不按常理出牌、擅于求變的Bibox交易所,這次也把信用交易“玩”出了新高度。有別于其他幾家大型數字資產交易所的套路,Bibox將“平臺放款”變?yōu)?ldquo;用戶放款”,這也就意味著,炒幣之外,用戶在該平臺上又多了一種投資方式。
根據Bibox官方資料顯示,信用賬戶作為專用賬戶,與主賬戶互相打通,主賬戶無需充值到交易賬戶即可放款;借款時,需充值到信用賬戶,??顚S?,信用交易不會動用主賬戶的資金。這樣的設計,不僅給放貸提供了便利,也讓借貸的用戶資金得到了最大的保障。
其實無需殫精竭慮地設計,Bibox完全可以效仿其他平臺,輕松地將豐厚的利息收入自己囊中,但它卻狠心“割肉”讓利于普通投資者,以維護投資者利益為首要任務,足見其誠意。我們來看看Bibox的誠意究竟有多大:放款方有5檔“日費率”供自行選擇,在0.08%~0.12%區(qū)間,每年最高可以拿到43.8%的利息!遠遠高于銀行5%左右的利息。
當然,不是所有交易平臺都有開通信用交易的實力,沒有強大的技術團隊支撐哪敢攬這“瓷器活”。Bibox的團隊成員大多是科技行業(yè)中的領軍人物,他們或是早期資深的區(qū)塊鏈踐行者,或是AI或者金融領域頂尖的人才,深厚的基底為他們積蓄了強有力的技術力量,信用交易功能的搭建自然不在話下。
進化的應有之義,并非強者生存,而是適者生存。交易平臺成功與否的標準在于投資者在平臺上的活躍程度,很明顯,Bibox深知此道并為之付諸行動,前程必然遠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