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利用閑置土地,將垃圾場改造成足球場,本來是件好事,但好事難辦,足球場因違建最后又變成了垃圾場。這樣的
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利用閑置土地,將垃圾場改造成足球場,本來是件好事,但好事難辦,足球場因違建最后又變成了垃圾場。這樣的尷尬就發(fā)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座橋下。
去年6月份,武漢市武昌區(qū)余家頭二七長江橋下,一塊原本堆放垃圾的閑置用地被國內一家社區(qū)足球運營機構改造成了足球場,足球場因涉嫌違建被附近居民投訴,后來又被武昌城管強制拆除。如今,半年多過去了,被強拆后的足球場再次變成了“垃圾場”,形成了周邊市民遺憾、城管部門為難、體育部門無奈的尷尬局面。
在武昌余家頭二七長江大橋下,從事停車收費工作的戴芬最近多了一項工作——義務幫忙清理垃圾。自從半年前余家頭這片足球場被武昌區(qū)城管委拆除之后,這里日漸恢復成了垃圾場,生活垃圾、動物糞便、落葉、泥沙等散落在原來的足球場上,天氣炎熱時還會傳來陣陣惡臭。
戴芬說:“(垃圾)兩邊都有,地皮上面也有,地毯上面更有!超級臟!都當垃圾場一樣亂丟,因為沒人管理。找了三四個工人清理了一整天才清干凈,我不管理這里又變回垃圾場了,別人都說可惜了,這里做個球場挺好的。”
記者在現場看到,原來的足球場上已經是垃圾遍地,正在附近遛狗的居民徐先生告訴記者,他見證了這里從垃圾場變足球場,現在又從足球場變回垃圾場的過程。現在他遛狗都是繞道走,因為太臟了,“以前這里是堆的垃圾,現在完全沒人管了,狗屎、瓜子殼丟得到處都是。這個球場在這其實挺好,但現在成了垃圾堆了。”
覺得遺憾的不僅是徐先生,記者在附近的小區(qū)隨機采訪了多位居民,大部分居民表示,希望這片場地是個足球場。其中一位居民則表示,如果能協(xié)調好燈光和球場開放時間等問題,他們會同意將目前的這片閑置地利用為足球場,“我家這棟樓算是離得比較近的,我聽說有其他業(yè)主覺得球場有燈光或噪音。足球場我覺得是個好事,但要讓老百姓都覺得滿意,是否可以考慮采取比如太晚就不能開放踢球這樣的措施來協(xié)調,這樣更周全一些。”
既然已經改造成了足球場,為何會被拆除?在武漢市武昌區(qū)委宣傳部給記者的一份回復函中寫到:由于缺乏規(guī)劃手續(xù),并被周邊居民反復投訴,經武昌區(qū)城管委研究,決定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法》等規(guī)定,依法對該處違建實施拆除。當初拆除足球場的武漢市武昌區(qū)城管委楊園中隊一位基層執(zhí)法隊員向記者坦言,其實拆除這個足球場的問題處理起來很為難,從內心講,覺得這樣拆除很浪費,但不拆它又是違建,“為老百姓做了事情后我們隊長受了處理,從法律角度來說屬于擦邊球,可從我們這邊來說,拆了要處理,不拆也要處理,我們能怎么辦呢?”
城管執(zhí)法隊員覺得為難,而體育主管部門則覺得尷尬。國務院46號文《關于加快發(fā)展體育產業(yè)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》和《武漢市足球改革發(fā)展總體方案》中都有明確規(guī)定,鼓勵在城市綠地、閑置地等區(qū)域建設足球場地。然而,目前在這些地方所建設的足球場地幾乎都沒有“合法身份”。
武漢市體育局體育經濟處處長阮濤表示:“這樣做與規(guī)定相悖,拆了又與國務院46號文件相悖,相關的法律法規(guī)比如《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法》與46號文件可能是有一定沖突、不那么契合的地方,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誰不對,找到化解這個問題的方法(才是現在的關鍵)。”
知情人士透露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法》,目前多個地方的社區(qū)足球場都涉嫌違建。特別是在公共閑置土地或者綠化用地上的足球場,沒有一家社區(qū)球場能拿出“法律手續(xù)”。這也是國務院46號文件在落地推進中繞不開的法律問題。
湖北省律師協(xié)會常務理事李濤律師認為:“能否在完善審批、完善協(xié)調的基礎上,解決好投訴者的投訴和關切,對運營單位進行整改、改造后,再來商議能不能再次利用呢?”
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也表示,社區(qū)足球場的建設所引發(fā)的爭議原本是可以調和的,以二七長江橋下的這個足球場為例,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公告等方式明確告之周邊居民:該閑置地規(guī)劃為城市綠化用地,但閑置期預計為5年,在閑置期間,由體育部門主導在閑置地上建設足球場,對社區(qū)居民免費開放,并嚴格限定營業(yè)時間。等到園林部門要將這片閑置地進行綠化時,體育設施再退出或者改造利用,相信會得到絕大多數居民的理解和支持。
關鍵詞: 利用閑置土